上班族流動率激升 平均在職兩年

 

 

 

「一年換廿四個老闆」,換工作的頻率高,一向是大眾對於七年級生的既有印象。不過,根據一份由人力銀行所做的調查顯示,勞退新制實施兩年以來,整體流動率都有升高,但35至39歲的「職場老鳥」流動率,卻正在加速,平均在職期間縮短了七個月。

根據104人力銀行統計,與勞退新制實施前,也就是2005年相比,上班族待在一份工作的服務時間,由平均兩年兩個月縮減為平均兩年,不論就年齡、產業觀察,大部分的工作者流動率都顯著升高,尤其在年齡分層上很明顯。

像是在以七年級為主的25到29歲上班族,平均在一份工作服務的時間,由兩年一個月縮短為不到兩年;而一般刻板印象中,穩定度最高的30歲以上的工作者,也由將近三年,縮短為兩年至兩年半左右,成為流動率最高的族群之一。

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表示,造成職場老鳥流動率提高的原因,除了景氣與產業結構等大環境的影響外,勞退新制上路後,勞退金個人帳戶化,也降低了中年受雇者轉職的機會成本,因此30、40歲上班族流動率跟著變高。

方光瑋就指出,在實施勞退新制後,雇主提撥6%的勞退金,讓這群職場中堅分子,更敢放手去追求自我實現的目標,進而刺激了短期流動率的提高。

根據104人力銀行今年初的轉職調查,30、40世代今年有轉職意願者就超過五成,還有兩成的30、40世代表示,想「多方嘗試,找尋更合適的舞台」,顯見愛換工作,將不再成為七年級的專利。

而這些流動率提高的職務工作者,多為營建施作規劃、生產製造、經營人資、行政總務、資材運輸物流、業務銷售人員,平均在職時間都縮短了四個月以上。

方光瑋說明,這些流動率高的人,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,一類是受產業景氣大好影響,轉職機會近年變多,如營建不動產人員、資材運輸物流等;另一類則是因為擔任非企業核心價值型的工作,在產業外移、工作外包的環境變化下,飯碗可能不保,必須另闢職涯途徑,如行政總務、生產製造等從業人員。

人力銀行也預測,未來企業的平均壽命將比員工還短,工作流動性同時將呈現M型化發展,知識工作者和勞動工作者的流動性都會提高。但兩者的流動原因則大不相同,對知識工作者來說,把專業帶著走輕而易舉,若企業不能相對提供發展舞台或者激勵員工制度,知識工作者的忠誠度自然會下降;而勞動工作者若不能創造價值,流動率將被迫升高。

返回最新消息
 

 

 

版權所有©優力華人力資源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1 Unijob Corpor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
北區公司: 桃園縣桃園巿中山路777號16樓 TEL:03-2206985
台中總公司:台中市南屯區文心路一段378號9樓之6  TEL:04-23203896